.jpg)
家人們誰懂啊!刷到這個民宿軟裝設計的瞬間,我就想立刻打包行李去住上一個月!今天就來扒一扒這種“住進風景畫里”的民宿是怎么靠軟裝拿捏氛圍感的,看完你也能get同款治愈系小院~
一、戶外區域:把“自然濾鏡”焊在院子里
先看這張圖里的戶外空間,簡直是把“森系電影感”具象化了!石板路故意做了不規則的紋理,踩上去就像在森林里探險,旁邊的繡球花和鳶尾花不是隨便種的哦~淺紫+奶白的配色和木質建筑超搭,拍照的時候往花叢邊一坐,分分鐘出片“莫奈花園既視感”。
那個小池塘也很心機!養幾條紅錦鯉,水面飄點睡蓮,再搭個原木小橋,風一吹橋還會輕輕晃,這不就是現實版“小橋流水人家”嘛~對了,墻上掛的復古自行車超加分!既當裝飾又能當拍照道具,客人可以騎著車在院子里兜圈,發朋友圈的時候文案都想好了:“在民宿偷得半日閑,連風都是溫柔的~”
.jpg)
二、建筑軟裝:用細節戳中“歸屬感”
再看房子的設計,紅磚外墻+木質陽臺,暖色調直接拉滿安全感!陽臺的花架必須夸一夸,選的是藤編籃+垂吊綠植的組合,綠蘿或者常春藤往這一掛,陽光一照,整個陽臺都像被綠色瀑布包圍了~
室內(雖然圖里沒全展示,但這種風格的民宿室內肯定也超絕!)大概率會用棉麻窗簾、粗陶花瓶,還有那種帶著手工痕跡的木質家具。想象一下,躺在鋪著亞麻床品的床上,窗外是鳥鳴和花香,早上被陽光曬醒,這種“逃離城市”的快樂誰懂啊!
.jpg)
三、軟裝思路總結:“氛圍感”是設計的靈魂
其實這種民宿的軟裝邏輯超簡單:把“人對自然的向往”變成可觸摸的細節。
色彩上,以大地色(木色、磚紅)為基礎,搭配自然系的花草色,視覺上就很放松;
材質上,能選天然的就不用工業感的,木頭、藤編、棉麻這些材質自帶“溫度”;
互動感也很重要!像自行車、小橋、池塘這些設計,能讓客人主動參與進來,發社交平臺的時候自然就會帶上民宿的tag,相當于免費宣傳啦~
.jpg)
四、普通人能抄的“民宿軟裝公式”
如果你們家也有小院,或者想改造自己的房子,直接套這個公式:
戶外造景:選1 - 2個“焦點”,比如小池塘、花境、秋千,圍繞焦點做延伸設計;
材質統一:木質、藤編、棉麻這幾類材質反復用,保證風格不跑偏;
互動道具:放一些能玩、能拍的小物件,比如復古自行車、吊床、露天電影幕布,讓空間“活”起來~
***后想說,好的民宿軟裝不是堆錢,而是堆“巧思”。把客人的“情緒價值”放在***位,設計出來的空間自然會讓人想一來再來,發朋友圈的時候還會瘋狂安利給朋友~
(PS:如果你們刷到過更絕的民宿軟裝,評論區甩圖啊!我已經準備好抄作業了??)